杏的历史典故(编辑整理)

杏林:据《神仙传》记载,三国时期,吴国人“董奉隐居庐山,日为人治病,不取钱,凡来乞医而治愈者,重症令植杏五株,轻者植杏一株,数年计十万余株,郁然成林”。自号“董仙杏林”。董奉每年用杏子换谷3万余斗,“赈救贫乏,供给旅行不逮者”。从此以后,“杏林”也便成为中医的代名词。

杏坛:《庄子》中有一则寓言,说孔子到处聚徒授业,每到一处就在杏林里讲学。休息的时候,就坐在杏坛之上。后来人们就根据庄子的这则寓言,把“杏坛”称作孔子讲学的地方,也泛指聚众讲学的场所。

杏苑、探花、及第花:自唐中宗开始,新科进士放榜后由朝庭组织一场庆祝宴会,地点设在长安广植杏树的曲江公园。又因为时值每年三月的春花烂漫之时,又名“杏园宴”。宴会开始前,在新科进士中选年少俊美者乘马采花,以助喜庆,遂称为“探花郎”。南床以后,“探花”特指为殿试第三名。后来杏苑(杏树园林)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,“杏林得意”指的就是进士及第的意思。同时,杏花开于二月,报春最早,其时也是各地举子赴京会试之时,故而杏花又有“及第花”的美誉,古时的文人学子将杏花视为吉祥的花木,予以特别的偏爱。

返回顶部